手机版 | 网站导航
观察家网 > 教育 >

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关键点

中国教育报 | 2024-10-10 10:40:02

作者:叶叶 郝宇青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新思想新战略,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基础、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不竭动力,也是强化资源协同配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从历史逻辑来看,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必然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放眼全球,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各世界强国均是遵循从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到世界强国的演进规律。近观我国,中国共产党对教育、科技、人才问题的认识和把握,始终处于与时俱进、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各领域实现共生耦合,形成相互协同、系统集成的联结融合。

从现实逻辑来看,教育、科技、人才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三者相辅相成、协同发展。教育系统是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和变革的重要场域,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都依赖教育支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是为建设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提供不竭动力的核心所在。科技创新无论是推动社会进步,还是催生新的技术和生产方式变革,均来源于教育发展、人才创造;同时,教育和人才资源的集聚也依赖科技的进步。人是生产实践和科技创新的承担者,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才在三者之中发挥主体支撑作用。人才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战略资源;人才也是构建科技创新系统的主体,发挥引领驱动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他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找准突破点是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关键所在。

要坚持系统观念,提升改革综合效能。教育综合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相互影响、相互叠加,涉及范围广、攻坚难度大,且彼此具有高度的系统关联性。全面提升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综合效能,必须坚持系统整体设计,把握重点、聚焦难点、循序渐进,注重发挥集成效应,将加强系统集成贯穿改革全过程;坚持一体化协同推进,以破除体制机制藩篱和结构性矛盾为主攻方向,着力破解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贯通不顺畅、条块分割、各行其是等问题;坚持树立改革全局观,进一步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全力推出一批引领性、创新性改革举措,推动形成需求一体牵引、资源一体布局、机制一体塑造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改革的整体效应和最大效能。

要突出功能整合,加强战略发展衔接。目前,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由不同部门实施管理,存在着功能交叉、部门间配合协调不足的情况,亟待形成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合力。通过顶层设计为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纵深推进赋能蓄势,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组织体系、行动方针、重大措施和基本步骤进行统筹部署。多方共同发力,整合优势资源,从全局出发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体系贯通、相互形塑、相得益彰的战略体系,通过多样化激励手段形成教育、科技、人才领域的创新合力。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协同功能,打通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堵点卡点,多维塑造三者各显所长、各尽其能的循环优势。加快相关立法进程,促进各创新主体间建立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

要推动政策融通,激发创新发展活力。目前,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之间仍然存在着壁垒。要通过政策的有效融通消除壁垒,着力提升各关键主体的创新性内生动力。坚持整体推进,加强全局性谋划和战略性布局,聚焦教育、科技、人才统筹治理能力提升。重点深化评价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探索建立长周期评价机制。健全因地制宜一体化改革机制,根据各地发展实情制定相应改革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制定更加开放灵活的工作协同机制,促进综合改革相互配合、协同高效,充分发挥推动新质生产力升级迭代的引擎作用。

要优化要素配置,营造开放创新生态。通过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先行区域和重点产业,制定“卡脖子”技术、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的人才特殊调配机制,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资源共享,切实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高起点打造原始创新、颠覆性技术创新策源地,努力形成科技、产业和金融的良性循环,全方位实现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畅通创新要素高效流动机制,打破高端要素间的衔接壁垒,构建多主体协同、多要素联动的创新系统。通过各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优化,实现多场域创新要素和多层次创新网络之间信息流的联结传导。坚持以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坚持开放包容、互惠共享原则,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作者单位系华东师范大学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战略研究所)

标签:

  • 标签:中国观察家网,商业门户网站,新闻,专题,财经,新媒体,焦点,排行,教育,热点,行业,消费,互联网,科技,国际,文化,时事,社会,国内,健康,产业资讯,房产,体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