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6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情况的报告及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的意见建议。
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宇辉介绍,行动计划提出的任务将于今年底前全部完成。截至今年10月,全市适龄儿童入园率达90%,“入园难”问题得到基本缓解,普惠率达87%,无证办园现象基本消除。全市学前教育在入园率、普惠率、无证园治理和规范发展方面实现了预定工作目标。
学位:增加近18万个
行动计划实施期间,全市共增加学位近18万个。其中,通过实施重要民生实事项目,新建、改建、扩建403所幼儿园,新增学位约9.3万个;通过挖潜、鼓励社会力量多种形式办园等方式增加学位约3.5万个;通过引导无证园改造提升备案为社区办园点增加学位约5.1万个。
清理无证园方面,197所经过整改审批为民办园,440所经过整改备案为社区办园点,同时取缔了一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无证园。截至10月,全市台账上还有252所无证园正在整改,均未开园,原在园幼儿已妥善安置。
普惠: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增长超8成
三年来,本市持续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市对区学前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共安排了110亿元,比2015年至2017年间增长51.27亿元,增幅87.3%。截至10月,全市普惠性幼儿园(点)共计1989所,在园幼儿约50万人,全市学前教育普惠率达87%。
规范:园内公共区域监控全覆盖
为强化规范办园,本市将民办园纳入专职督查和办园质量督导评估范围,评价标准、评价要求与公办园一致。全市各类型幼儿园视频监控在幼儿公共活动区域全覆盖,一键式报警全覆盖,保安员配备全覆盖。
师资:高校培养师资近1.5万人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补充师资,提高幼儿园中高级教师职称比例,打通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称系列,将非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幼儿园教师纳入教师职称评定范围。三年来,全市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学前教育专业(含部属高校)为学前教育培养师资近1.5万人。
举措:加强住宅小区配套办园 使馆区、CBD周边布局国际园
刘宇辉介绍,从全市学前教育学位资源总量来看,基本能够满足常住适龄幼儿的入园需求,但仍存在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优秀管理者、专业化教师及教研人员的配备不足以支撑全市学前教育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资源布局,本市将加强小区配套幼儿园管理工作,严格依标配建,确保如期移交,坚持举办成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此外,将在国际人才社区、使馆区、CBD周边和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等附近重点布局国际化幼儿园。
人大建议:支持企事业单位闲置场地改建幼儿园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认为,本市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仍然存在短板。非编教师与在编教师还没有完全实现同工同酬。现有财政补贴和收费标准,仅能保障普惠性幼儿园维持一般水平的运转,缺少必要的发展经费支持。
委员会建议,探索除小区配建之外的幼儿园建设保障新方式,支持将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闲置场地场所改建为幼儿园。研究解决非在编教师与在编教师同工同酬的路径办法和长效机制,继续推动非教育部门举办的幼儿园逐步提高教师工资待遇。(记者 高枝)